摘要:影片《戏台》的喜剧施展之好,好就好在它让观众笑得实在是太开心太痛快了。在观影现场,时不时的就会劲爆出哄堂暴笑。有的是瞬间同时爆发,有的是由一个或几个先发的笑声引爆。我个人的体会是,这多年来看电影,我还没有像看《戏台》这样开怀畅笑过。不由得想对影片编导陈佩斯说一
前文(上)写了陈佩斯搬上银幕的《戏台》,一个真好:“真是一台好戏”。
接下来写再一个真好:真是一部好喜剧。
这说的是影片作为一台好戏,其喜剧戏,施展得好。
“好戏”与“好喜剧”,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喜剧可以是“戏”,但未必都是“好戏”。只有施展好的喜剧,才是“好戏”。
影片《戏台》的喜剧施展之好,好就好在它让观众笑得实在是太开心太痛快了。在观影现场,时不时的就会劲爆出哄堂暴笑。有的是瞬间同时爆发,有的是由一个或几个先发的笑声引爆。我个人的体会是,这多年来看电影,我还没有像看《戏台》这样开怀畅笑过。不由得想对影片编导陈佩斯说一声:谢谢你让我好好的大笑了一场。
尤为难得的,也是真正赋能这部喜剧片为好喜剧的,是影片给予观众的笑里面,很多是有内容有滋味的。并不只是为了逗乐而逗乐那种无厘头的笑。
具体而言,就是影片中有些笑透着浓浓的悲情在,笑过之后,让人不由得不悲从中来。这样由“悲极而喜”达成的“喜极而悲”境界,可不是一般喜剧也容易达到的。喜剧大师卓别林给予观众的笑,就是如此而为论者称道不已。
卓别林曾说:“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他还说"幽默的本质是痛苦的高贵表达。”由此可知,卓别林的喜剧片之所以让人笑而含悲,源于他有着如此造笑的理性认知和实务自觉。
据了解,陈佩斯的喜剧创作有着类同于卓别林的认知和自觉。陈佩斯认为,笑声必须建立在苦难之上。“没有喜剧条件,形成不了悲剧。”“喜剧的底色一定是悲的,笑声是从苦难里长出来的。”他还说自己从来不“教育观众”,而是“先把人逗笑,再让人回味”。他的名言:"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悲剧不是喜剧的目的——笑才是。"显然,他的这部《戏台》,就是他自己出于喜剧理性认知的实务自觉实现。
还可以进一步推论,之所以会如此,与他艰难坎坷的戏剧人生经历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他经历过,体验过,甚至煎熬过,再思考,再凝练,再提升,便有了这部源于他自己生活又高于他自己生活的好喜剧。
当然,陈佩斯这部影片中的有些笑,也有失高雅。这不但是允许的,甚至是必须的。试想,真的让观众每笑而后必伤悲,观众累不累?那还能叫喜剧吗?何况有些涉嫌不雅的笑,其实还是照顾剧式照顾情节或照顾心情的必须。比如被绿了的洪大帅听到一些异常动静后,在那里自以为是装懂行地解释说动静系何而来,之搞笑就不见得雅。但经由此笑压一压剧情中他角色必须有的嚣张跋扈气焰,又恰恰是守持喜剧样式的必要处理。否则,任由他气焰高炽,影片的喜剧氛围就会受影响。甚至会有损喜剧的样式。
看到有说黄渤零片酬参演《戏台》时,对陈佩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说戏剧一定要干净,这话我一直记着(不是原话,大意)”。可知,陈佩斯对喜剧搞笑,有严格的分寸把握。
所以,先不要随随便便就拿这部喜剧片哪些逗乐雅不雅说事,还是先搞懂了编导的艺术用意再说也不迟。而且,真的不能要求所有喜剧所有的笑都必须高雅,都必须有内容有滋味。也要接受有不高雅甚至无厘头的笑在其中,干净就好,这才在繁荣艺术创作、满足广大观众观赏需求的情理之中。
来源:荆郢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