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戏台》火了,票房 3.65 亿是最好的答案,难怪观众愿意买单

猫眼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7-29 02:04 1

摘要: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陈佩斯就带着《父与子》系列喜剧电影登上银幕。

文|妙

在老一辈观众心中,陈佩斯三个字就是喜剧的代名词。

可谁能想到,这位曾经的"喜剧之王"阔别银幕32年后,

带着新作《戏台》回归,票房却只拿到3.65亿。

在这个流量当道的时代,这样的成绩不算爆款,

这让不少人疑惑:高级喜剧难道真的过时了?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陈佩斯就带着《父与子》系列喜剧电影登上银幕。

比周星驰的《喜剧之王》早了整整十余年,那些小人物的笨拙与倔强,成了一代人的笑声记忆。

后来他带着《吃面条》《主角与配角》等小品站上春晚的舞台里,连赵本山都得叫他一声“前辈”。

可就在事业最火的时候,他突然转身扎进话剧圈,一部《戏台》一演就是十年。

300多场巡演场场座无虚席,哪怕没有流量加持,台下照样挤满了愿意为好喜剧买票的观众。

这部《戏台》最早是话剧,老观众追着看,

新观众看完就成了回头客,在话剧圈早就是“常青树”。

这次改成电影,是陈佩斯离开银幕32年后第一次回归,

本想把这些年琢磨喜剧的心得,那些舞台上没说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没曾想票房只拿到3.65亿。

《戏台》的讲解

《戏台》的笑点和高级点,全藏在三层戏的错位里。

第一层戏是台下的事:包子铺伙计大嗓儿本来就是个跑堂的,压根不懂戏。

偏偏洪大帅听他嗓门亮,硬要捧他当“霸王”,这下可愁坏了戏班班主侯喜亭。

名角金啸天才是台上真正的“虞姬”搭档,

一个真霸王,一个假霸王,后台里闹得鸡飞狗跳,这就是台下那层戏的错位。

第二层戏是台上的《霸王别姬》。

洪大帅不懂戏偏要瞎指挥,又是加唱又是改词,就想改成他想看的样子。

于是大嗓儿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台。

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唱得跑调跑到姥姥家,台下的人倒看得哈哈大笑,台上演员急得满头汗。

台下观众拍着巴掌叫好,这台上毁戏台下叫好的错位,让包袱一个接一个。

第三层是戏外的世道,城里的大帅换得比戏里的角还勤。

洪大帅刚走,蓝大帅又来了,新大帅又有新喜好,戏班只能跟着改。

今天唱楚霸王,明天可能就得改唱别的。

台下的世道比台上的戏还荒诞,戏里戏外的码子串在一起,你分不清哪个是真戏,哪个是假戏。

陈佩斯认为笑源于观众与角色的“差势”,而差势的建立需以角色的苦难为代价。

喜剧的背后必有一个悲情内核。

侯喜亭见了洪大帅就得跪,为保住戏班,

他逢迎军阀洪大帅,表面鞠躬赔笑,转身却偷偷翻白眼。

当被迫篡改《霸王别姬》结局时,他撞柱自残、扇耳光,

每一处滑稽动作背后都是艺人的尊严撕裂。

金啸天真名角因军阀横行被迫模仿店伙计的荒腔走板,

一身绝技无处施展,只能在后台咳血。

其憋屈隐忍正是艺术被权力践踏的影子。

片中五庆班众人为活命妥协改戏,映照现实中打工人的生存困境。

路演时观众问及“打工人如何自处”,陈佩斯答:咬牙过吧,一定得活下去!

这句台词与凤小桐被逼到自杀未遂的剧情形成互文,道出世人对生活的无奈。

舞台上的每一次跌倒、银幕中的每一滴血汗,皆是将个体苦难淬炼为集体笑声的仪式。

《戏台》以乱世戏班之“小”,叩问艺术尊严之“大”,用荒诞包裹血泪。

恰如他所言:“喜剧是哄人笑的,但不能骗人”。

《戏台》的喜剧,没撒过一句网络热词,没耍过半点低俗噱头,包袱全藏在戏里的错位里。

《戏台》票房3.65亿,其实在暑期档里不算差。

而且票房得高低不是唯一标准,能让观众共鸣才是真本事。

陈佩斯看不上那些网络段子的喜剧,认为这类作品缺乏艺术深度,

冲击力不足,与真正的戏剧不能比。

他坚持认为,好的喜剧得有完整的故事,不能像工厂流水线一样。

有人劝他,拍点跟风的段子电影来钱快。

可陈佩斯不愿,他押上自己的房子筹钱拍《戏台》。

并表示“我要拍的是50年后还有人看的镜头,不是只火3天的热搜!”

这份对艺术的纯粹劲,让人佩服。

《戏台》里那些好笑的情节,背后其实都是乱世里搞艺术的人挣扎求生的辛酸。

比如军阀逼着改戏班演出的结局,这情节就藏着陈佩斯自己当年因为版权官司被封杀的无奈。

有意思的是,很多年轻观众看完《戏台》后很惊讶:“原来不用网络段子,喜剧也能这么好笑!”

他们甚至从电影里军阀拿枪威胁戏班老板的情节,联想到现在的“职场PUA”和“饭圈控制”,觉得特别有共鸣。

陈佩斯用《戏台》证明了:真正的喜剧不是段子大集合,

而是讲那些小人物,在艰难时代里,凭着一股“倔劲”对抗苦难的故事。

当别人都在追流量、挣快钱时,

陈佩斯坚持认为好的喜剧得有完整的故事,要有内涵,有冲击力。

最终电影点映就卖了近5000万,看的人里00后年轻人占了四成多!

这数据就说明,观众还是认可他心中的喜剧。

结语

侯喜亭为保全戏班,他表面逢迎军阀,却暗中翻白眼、撞柱自残,以自身守护艺术尊严。

而陈佩斯拒绝替身,撞木柱导致额头红肿,也将“腰杆没弯”的骨气具象化。

金啸天真名角被迫模店伙计,一身绝技无处施展,只能在后台咳血。

其“戏比天大”的嘶吼,成为对艺术被权力践踏的控诉。

凤小桐的“自刎明志”,投河前喊出“虞姬宁可刎剑,绝不渡河”,

源自陈佩斯对“小人物以死护魂”的悲剧性升华。

观众渴望的不是快餐笑料,而是“有骨头有肉”的生命共鸣。

来源:小Q聊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