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评《戏台》:喜剧皮囊下的艺术寓言

猫眼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7-26 21:00 1

摘要: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明辉曾评价陈佩斯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戏台》,称其在喜剧外壳下藏着对艺术与时代的深刻思考。这部脱胎于同名话剧的作品,历经十年350余场巡演打磨,从舞台到银幕的跨越中,既延续了原作精髓,又实现了视听语言的独特表达。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明辉曾评价陈佩斯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戏台》,称其在喜剧外壳下藏着对艺术与时代的深刻思考。这部脱胎于同名话剧的作品,历经十年350余场巡演打磨,从舞台到银幕的跨越中,既延续了原作精髓,又实现了视听语言的独特表达。

李教授指出,陈佩斯的喜剧智慧在此片尽显:包子铺伙计大嗓儿被误认成名角的错位设定,河北梆子唱腔混入京剧的荒诞表演,延续了《主角与配角》中"身份倒置"的幽默逻辑,却又在笑料里注入温度——戏班班主侯喜亭的无奈周旋,大嗓儿憨直中的坚守,无不透着对底层小人物生存状态的体恤。

影片以民国军阀混战为背景,却暗含对现实的观照:洪大帅强改《霸王别姬》结局的蛮横,恰似权力对艺术的粗暴裹挟;而戏班在炮火中坚持"一字不改"唱完的执拗,则是文化尊严的无声捍卫。台前《霸王别姬》的悲壮与后台戏班的仓皇,通过平行剪辑形成强烈张力,荒诞感中更显历史被篡改、艺术被消费的沉重命题。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京剧行当的细致描摹——从演员的职业自尊到票友的赤诚热爱,让文化细节成为叙事血肉。保留"文学编辑""文学顾问"署名的严谨,在快餐化的当下更显难得。正如李教授所言,《戏台》早已超越普通喜剧,成为一部关于艺术在时代洪流中如何自处的寓言。

来源:狗仔说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