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极具先锋感的进行大量的拼贴、戏仿,又不时的与漫画形成互文,以间离的态度形成一种华洋杂处的混搭风。其不少明显乖张、怪诞的场情节、场景、造型,不得不让人感叹道这还是一部极其稀有的国产cult片呐。幽默中带着可笑和凉薄,很喜欢饰演三毛的演员的演绎。
1、《三毛从军记》
影片极具先锋感的进行大量的拼贴、戏仿,又不时的与漫画形成互文,以间离的态度形成一种华洋杂处的混搭风。其不少明显乖张、怪诞的场情节、场景、造型,不得不让人感叹道这还是一部极其稀有的国产cult片呐。幽默中带着可笑和凉薄,很喜欢饰演三毛的演员的演绎。
2、《巧奔妙逃》
本片最大的贡献就是世界名曲《弹棉花》。 秦贵这个人就很难定位,没看明白是哪边的,最后为了结局圆满,闹个乌龙没把战略图交出去。只有一点剧情上的小瑕疵,比举起手来一类抗日喜剧片好的地方在于没有完全忽略喜剧外衣下日本军队的恐怖,尤其是后面温爱红出场那段,简直太瘆人。要不是看了电影,现在还以为黄宏演了个汉奸。
3、《举起手来》
当郭大叔的驴踢飞鬼子的枪,当潘长江演的罗圈腿兵在玉米地摔得四脚朝天,我攥着爆米花的手都笑到发抖。我像躲在银幕后面的老乡,看着村民们用锄头、辣椒面“收拾”侵略者,每一个夸张的动作都戳中笑点。没有复杂剧情,只有最直白的快乐,仿佛跟着银幕里的人一起,把当年的气儿都顺了。
4、《甲方乙方》
背景选取了中国近代史最具代表性的年份之一,演员都是称得上老戏骨的台柱子,剧情诙谐幽默,早些时候的冯小刚拍出来的戏简单轻松又深刻。情节特别出色的小品,太逗了,主角是人格有瑕疵的人物但拥有朴素的善良——“人品四六分,四分坏,六分好”。每个人都带着世风日上时劲劲儿的朝气,干坏事都光明磊落的,没有蔫儿坏的。刘蓓盘靓条顺,真时髦。
5、《孝子贤孙伺候着》
影片镜头语言有,但并不是很多,所以总体的感觉依然是受到了小品的桎梏,想必也是陈佩斯的专长所带来的局限性。开头穿着制服的陈二小与最后的出殡大仙都用了仰视加逆光拍摄,衬托出他们的风光无限。二小的姐姐初到时的打戏配上了京剧的背景音乐,老一代的做派对应着守旧的思想。
6、《少爷的磨难》
特别有译制片的感觉,或者说是一部built in译制片,从自然铺平language barrier到中式锣鼓烘托交响乐,从军F抢亲到洋R尽调,从主仆易位到囚车互怼,无不展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光怪陆离和金钱本位,说书人扛起镜头聚焦主角,这一刻谁在戏里谁在戏外?!后人的谈笑皆为前人的戏谑,今日的安宁尽是昨日的冒险。
当年内地水准最高的6部喜剧片,哪几部是你的童年?
来源:影之青春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