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厘头喜剧,他比卓别林更有趣

猫眼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0 08:02 3

摘要:喜剧从原来的宽泛类型变成现在的单一类型,这种变迁实际上是将喜剧的范围收窄了。创作者如果不能扩充喜剧的类型,而仅仅是挑着好创作的方向走,就会逐渐的形成一种路径依赖,长此以往下去,喜剧逐渐的就会变成一种单一范式,这种范式对于喜剧的发展是不利的。就好比当代很多的创作

喜剧从原来的宽泛类型变成现在的单一类型,这种变迁实际上是将喜剧的范围收窄了。创作者如果不能扩充喜剧的类型,而仅仅是挑着好创作的方向走,就会逐渐的形成一种路径依赖,长此以往下去,喜剧逐渐的就会变成一种单一范式,这种范式对于喜剧的发展是不利的。就好比当代很多的创作者固执的认为喜剧的核心就是悲剧,或者就是其它等等。这就会将喜剧的核心固定下来,固定下来之后,不就成了八股文了?当然,那些人并不在乎。

因此,我们有必要看看古早的喜剧电影究竟会怎么拍,究竟还有什么别的创作类型。所以,今天推荐电影《银行妙探》,这是一部1940年的喜剧电影。本片是跟卓别林同时代的创作者爱德华克莱因的作品。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瑟斯的中年人的奇遇。作为一个上门女婿,瑟斯在家中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不仅仅自己的丈母娘对自己忽视,就连自己的小女儿也可以对他随意打骂。但瑟斯本人并不在乎,他依旧是我行我素,只不过常常闹笑话。

某一天,瑟斯误打误撞的进入到一个剧组,并且被制片人指定为导演,瑟斯过了一把瘾之后却发现自己的老婆孩子以及丈母娘看到了自己,情急之下,他便开始为了躲避这三人而逃离。逃离过程中的瑟斯路遇了两个刚刚抢劫完银行的笨贼。刚好其中一个贼被另一个打晕了之后,警方赶到了,便认为是瑟斯抓住了劫匪。一时之间,他变成了名人且被银行雇佣。在银行的瑟斯为自己的准女婿谋求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殊不知这个机会的背后却是一场危机。

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本片的时候,我们并不会对于本片的故事有特殊的青睐,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样的故事对与创作者来说不屑一顾,太俗套了,也太规矩了,没有太多的矛盾冲突就显得很鸡肋。但对于当时的创作者爱德华克莱因来说,本片的风格我们可以找到当时的戏剧创作者的范式,那就是发散思维。

这种发散思维跟同时代的卓别林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原因就在于这些发散性的思维可以让创作者轻而易举地将生活改造成喜剧。因为生活并没有范式,因此,我们在看待这些作品的时候,就不难发现,尽管他们的故事很俗套,但这种俗套的故事背后却是活生生的生活,因为当时的生活是活泼的。

不像今天的很多创作者不接地气一样,本片的特点就是接地气。创作者善于将美国社会中的点点滴滴改造成可以产生喜剧效果的场景,这种改造很容易铸就经典的作品,大多数时候我们所强调的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时候,我们是将艺术与生活完全的分割开来的。这实际上并不好,艺术与生活本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当然,这要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家要发掘生活中的艺术,就必须将自己置身于生活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发掘出来更加精彩的内容。

如果艺术家仅仅是将自己置身于艺术的海洋而去鄙视生活的话,那么艺术家本人就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不会发现生活中本该被自己认为是创作源泉的东西。狭隘的艺术家并不会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滴,更不会将生活中的点滴融入进自己的艺术作品当中去。而那些所谓的发现,更多的也仅仅是在一些小范围的圈子内孤芳自赏,而他们是万万不愿意将自己的创作土壤扩大化的。

如果创作者不能附身向下看,那么他们自然会认为创作就是一件什么什么事情,比如说喜剧的内核就必须是悲剧,那么喜剧的内核是讽刺不行吗?喜剧的内核是荒诞不行吗?当然可以,但对于一部分创作者来说,他们只习惯于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而当喜剧换一种方式呈现的时候,他们就会手足无措,无它,不过是自己形成了路径依赖,无法适应新赛道罢了。

这也是很多果内的电影人的现状,他们无法明白这个时代,更无法明白大众的观影兴趣,因此,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大多索然无味,但就这样他们还搞一些孤芳自赏的东西来为自己贴金。如果作品整个市场不买单,观众不买单,他们从来不愿意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而仅仅是靠着辱骂观众,责怪市场来给自己挽尊,最终,这样的创作者只会被历史的垃圾堆收入囊中。

创作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仅仅是固步自封,就很容易让自己掉入到创作陷阱当中,创作更多的时候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如果将自己的创作类型扩充下,将自己的身段放低下,将自己真正的融入到人民大众的创作土壤中去,那么任何创作者就都能创作出来好作品。回看老电影,这种观念就越发的深刻。找不到创作土壤,创作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来源:抽屉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