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由格雷格·莫托拉执导,西蒙·佩吉和尼克·弗罗斯特自编自演的科幻喜剧片。
2011年上映的《保罗》以其独特的幽默感和人性化视角。
为外星人题材电影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这部由格雷格·莫托拉执导,西蒙·佩吉和尼克·弗罗斯特自编自演的科幻喜剧片。
讲述了一个看似荒诞却充满温暖的故事。
两位英国科幻宅男前往美国参加漫展后。
决定自驾探访传说中的外星人圣地“51区”。
却意外邂逅了一个真正的外星人保罗。
然而这个保罗与想象中相去甚远。
他不仅满口美式俏皮话和脏话,还抽烟、愤世嫉俗。
活脱脱一个“宇宙老油条”。
影片的巧妙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喜剧。
更是一次对科幻文化的深情致敬和对社会现象的幽默批判。
通过保罗这个反套路的外星人形象。
导演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复杂的外星生命可能性。
故事开始于两个英国宅男,格雷姆和克莱夫。
格雷姆是个默默无闻的漫画家,克莱夫则是位科幻小说家。
这两人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基友,共同的爱好就是对科幻文化的痴迷。
他们大老远从英国飞到美国,就是为了参加圣地亚哥动漫展这场宅男界的盛宴。
动漫展结束后,两人租了辆房车,计划来一场“外星人圣地巡礼”。
准备探访美国西南部所有与UFO有关的著名地点,包括传说中的51区。
一路上这两个活宝一边争论着《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
然而,他们的平静旅程在一个夜晚被彻底打破。
正当他们开车行驶在荒凉的公路上时,突然目睹了一起车祸。
接着一个看似喝醉驾车的司机从车里爬出来。
但仔细一看,这家伙长得可不太对劲。
矮小的个子,光滑的大脑袋,一双漆黑的杏仁眼。
活脱脱就是人们印象中的“外星人”模样。
这个自称保罗的外星人一上车就展现出他与众不同的一面。
叼着烟,满口地道的美式脏话,还会熟练地使用各种流行文化梗。
他告诉两个目瞪口呆的英国人,自己已经在地球上呆了整整60年。
一直被关在51区为美国政府工作。
现在因为要被“灭口”所以逃了出来,需要帮助前往与外星飞船会合的地点。
就这样,三个风格迥异的家伙开始了一场横穿美国的疯狂公路旅行。
但逃亡之路可不太平,很快就有追兵跟了上来冷酷的联邦特工要活捉或击毙保罗。
而他的女上司“大个子”则在幕后指挥着整个行动。
路上他们又偶遇了虔诚的基督徒露丝。
当露丝第一次看到保罗时简直吓坏了,以为见到了恶魔,信仰几乎崩溃。
但保罗用他特殊的能力治愈了露丝失明的单眼。
还通过心电感应向她传输了大量知识。
让这位原本思想保守的女性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信仰和世界观。
随着旅途的继续,保罗逐渐向格雷姆和克莱夫透露了更多真相。
原来,人类近几十年来的科技大爆发其实都有保罗在背后指点江山。
他之所以这么熟悉人类文化,是因为他已经为政府秘密工作了60年。
这个设定简直是对“外星人帮助人类发展”这一经典科幻主题的绝妙讽刺。
当一行人终于抵达与外星飞船约定的会合地点,魔鬼塔国家纪念碑时。
危机也达到了顶点。
露丝的父亲摩西带着一群宗教狂热分子追来。
而联邦特工也布下了天罗地网。
在混乱中,摩西开枪误伤了格雷姆生命垂危。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保罗展现了他真正的情感。
他不顾自身危险,使用自己的治愈能力救活了格雷姆。
这一舍己为人的举动甚至感动了原本要杀死他的摩西。
让他惊呼“主大显神威!”
影片的高潮部分保罗的母舰终于降临。
而“大个子”指挥官也亲自到场,准备终结这一切。
当然正如所有优秀喜剧的结局一样,反派最终被解决而保罗也得以安全返回太空。
但最感人的时刻出现在保罗即将登船离开时。
他特别邀请已经年老的塔拉与他一起离开地球。
这句话暗示塔拉将有机会在一个更高级的文明中开始新生。
也算是保罗对当年连累她一生的补偿。
《保罗》用一场爆笑又温情的公路冒险。
让我们看到了友谊的力量和包容的可贵。
它可能没有传统科幻片的大场面,也没有深刻哲学探讨。
但正是这种举重若轻的幽默与真诚,让它成为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保罗这一形象彻底打破了传统外星人角色的设定。
不同于《E.T.》中纯真友善的外星生物。
保罗更像是个“宇宙老油条”。
他会吐槽经典科幻电影,甚至直接打电话向斯皮尔伯格求助。
这种设定不仅制造了笑料。
更巧妙地解构了人类对外星生命的刻板想象。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真正的沟通和理解能够跨越种族、文化甚至星球的界限。
当我们放下成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未知时。
最不可能的组合也可能结下最深厚的友谊。
《保罗》成功融合了英式冷幽默与美式无厘头,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喜剧风格。
影片节奏流畅,剧情紧凑,在保持娱乐性的同时。
也不乏对人性、信仰等深刻主题的思考。
尽管影片在角色深度和剧情创新上存在一定争议。
但作为一部科幻喜剧,《保罗》无疑成功地完成了它的使命。
让观众在欢笑中放松,同时略微思考人类与未知世界的关系。
来源:阿辉的奇幻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