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多少大概也是为什么,在琳赛·洛翰、杰米·李·柯蒂斯的版本出现之前,《Freaky Friday》这IP从没真正拍过续集、只能不断换角重制的部分原因,同一组人再换一次不够噱头,其中一人和其他人换,又得找到够合理的借口。
睽违22年,《辣妈辣妹2》齐原班人马重新回归,让90后观众仿佛重回2003年那个还是青少年的自己。
本片在美国烂番茄观众指数获得90%以上的高分,但在美国影评人那边只获得70%不上不下的成绩。
说明这又是一部观众与影评意见分歧的续集。
部分观众认为:2003年《辣妈辣妹》的结局完整无悬念,没必要硬生出续集。
也有影评认为第二部只是将第一部的剧情重演一遍,不过只是换个位置:
安娜变成妈妈,而安娜的女儿接手安娜原本的位置。
也有人说,《辣妈辣妹2》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证明续集不需要存在,让第一部安详躺在过去就好。
我喜欢第一部《辣妈辣妹》,但实在看不出它有任何非拍第二部不可的“可持续性”。
身体交换题材通常就只是单篇作品,两个主角短时间内交换一次、学到人生教训之后,就不必再有下文了。
这多少大概也是为什么,在琳赛·洛翰、杰米·李·柯蒂斯的版本出现之前,《Freaky Friday》这IP从没真正拍过续集、只能不断换角重制的部分原因,同一组人再换一次不够噱头,其中一人和其他人换,又得找到够合理的借口。
但这类题材的“交换机制”鲜少是严谨的,随机唬弄的设定很难延伸发挥。
不只《辣妈辣妹》,不需要续集的电影满街是,我们根本不需要《虎胆龙威》拍到第五集,《宿醉》也一部就够了,就故事的延展性而言,没有必要一直把约翰·麦克连当成吸引恐怖分子的磁铁,也没有必要让布莱德利·库珀他们不断酒后出包。
这些续集的出现,不是因为它们的故事还没说完、或值得被说下去(即便某几部确实拍得不差,但拍得好坏与否,和必要与否没有直接关联),单纯是因为有人想念那些角色,片厂想念那些角色替他们赚大钱,观众则是想花钱再见到那些角色。
而《辣妈辣妹2》就属于这种续集,没人看完第一集后,会觉得还需要再加拍第二集才完整,但你还会想看。
是因为想念这些角色和演员,而不是觉得这故事还遗漏了什么。
这使得《辣妈辣妹2》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本质上只是在重拍第一集”的常见续集,就如同《终结者》系列的第2、3、5、6部只是反复重演相同的公路追逐那样。如果你的思念远大过于在乎延伸故事的必要性,那就会很容易被讨好,如果没有大过,那就会跟我一样,觉得很无聊。
但我不喜欢《辣妈辣妹2》的主因不是反对它续拍,而是它续拍的方式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光是它多加两个角色进来一起互换,就够让我困扰了。
身体交换题材往往只维持两人互换并非没有原因,追加人数容易分散焦点,张力会被稀释。
两种个性、两种生活型态的互换互映,是这题材最恰到好处的比例,多一组人,就会扰乱平衡。
我不会说《辣妈辣妹2》彻底破坏平衡,但很明显能感受到,四位主角各自的心路塞在如此简短的篇幅颇为壅挤,不像第一集能从容不迫适时留给观众喘息空间去发酵情绪。
第二集不是从容,而是匆忙,而且还有点瞎忙。
因为琳赛·洛翰和杰米·李·柯蒂斯的故事线薄弱很多。
虽然这对母女会因为一点教育理念的不同而吵嘴,但那冲突性显然不如第一集那般剧烈,甚至弱到必须靠更多的“年龄落差笑话”来水时长。
真正的冲突性主要是做给了下一代的继姐妹组合——茱莉亚·巴特斯和索菲娅·哈蒙斯,但她们的故事线也很难让我会想关心,因为这对姐妹基本上就只是把琳赛·洛翰在第一集的弧线拆成两半来演,巴特斯主攻搞叛逆,哈蒙斯则主攻排斥继父母,但拆成两个人演,效果还不如合而为一来得强。
虽然这样讲可能很蠢,但《辣妈辣妹2》另一让我困扰的点,是参与交换的人都同性,其实很混淆视听,虽然只有四个人在换,但我常要重新回想谁进入谁的身体。
就这方面来说,Netflix两年前的《全家变身大作战》就顾虑得很好,那部交换的人数更多,总共六人(其中一人其实是狗),但这六人里有三名男性,而他们也只会跟男生换,交换组别的分配上很好区隔,不会造成障碍。
第一集的优秀,很大原因是在于它本身是有长进的重拍片,它有顺应时代的演进去强化喜剧效果、强化故事的逻辑合理性、并增加更多母女的有效冲突点,对比茱莉亚·巴特斯和索菲娅·哈蒙斯的第一版,2003年版是全面性的提升。
但22年后的《辣妈辣妹2》,则只剩卖情怀的功能,剧情真的就和这版系列的主题曲唱的歌词一样。
如果你们哈这种无聊的炒冷饭续集,平常就别抱怨好莱坞成天只会重启和续拍,是你们助纣为虐的。
整部《辣妈辣妹2》唯一喜欢的部分,只有演女儿的巴特斯,倒不是因为她在这部演得特好,我只是单纯追踪她很久,很高兴她获得更多舞台,她和麦肯娜·格瑞丝都是少数从童星时期就让我很崇拜的演员。
其实时隔这么些年才拍出来,一方面是女主角之一琳赛·洛翰在最风光的几年,被揭发吸毒,又卷入酒后驾驶风波,形象崩坏,这套续集,大概不可能被推迟到今时今日。还要庆幸琳赛·洛翰恢复到一定的状态。
只是,难度一定提高了不少。
《辣妈辣妹》的定位是青春校园电影,琳赛·洛翰当年17岁,是不少学生哥学生妹的偶像。今天,琳赛·洛翰39岁,就假设跟杰米·李·柯蒂斯扮演的母亲,依然存在不少争拗、互不体谅,要彼此身体交换灵魂才可以化解问题,但要《辣妈辣妹2》像《辣妈辣妹》一样吸引到年轻观众,接近不可能。应该只可吸引到《中年好声音》的支持者。
于是,《辣妈辣妹2》硬生生加插多两个新角色,分别是琳赛·洛翰的女儿,跟琳赛·洛翰未婚夫的女儿,然后,按照上集的模式,在单亲妈妈即将再婚的前夕,跟女儿交换了身体(或灵魂),再加码,连外婆也跟未来女婿的女儿即哎吔孙女也交换了身体(或灵魂)。
《小人物2》没有做到的动作片续集加大规模方程式,在《辣妈辣妹2》这一套喜剧,反而完美执行。
问题是,虽然多了两位年轻演员,但观众还是最想看琳赛·洛翰与杰米·李·柯蒂斯呀!你看《辣妈辣妹2》把上一集出现过的演员,可用的,差不多全部重召了,除非像扮演外公的一位已经过身,否则,重要如琳赛·洛翰的倾心对象,过客如班主任,也被刻意安排重现人间,根本大家也很清楚《辣妈辣妹2》的最大卖点甚至唯一卖点就是情怀,就是为了满足喜欢廿二年前第一集的观众。
先不说加入两个新角色,一定有份格格不入,更大毛病是直接减少了琳赛·洛翰与杰米·李·柯蒂斯两位元老的互动。我认为得不偿失。
也许就一部电影而言,第一部已经有完整的结局,但人生是一场无限赛局,我们虽然不像饰演安娜的琳赛·洛翰有着戏剧性的演艺生涯,但每个年龄层间都有新的冲突需要解决,而换位思考一直都是这系列的主旨,所以才需要推出新版或续集。何况,可能有些观众并不知道:2003年的《辣妈辣妹》,并不是该系列最早的版本。
《辣妈辣妹》的英文原片名是Freaky Friday,直译就是《怪诞星期五》。
最初,《怪诞星期五》是1973年一本亲子教育向的小说,主要是教导小孩了解父母的辛苦之处,是比较单方向教育小孩的读物。
原作于1976年第一次被翻拍成迪士尼电影,该版本由原作者担任编剧,并新增了妈妈体验女儿生活的剧情线。
有趣的是,这个版本的年龄层对立是设定在传统金发碧眼、只需要乖乖当好家庭主妇的妈妈,与打扮中性,只需要乖乖当好学生的女儿之间的冲突。剧情的深度也只停留在体验对方的日常生活辛苦之处,并由此制造笑料,例如女儿不会使用洗衣机搞得到处都是泡泡,而妈妈更是刘姥姥逛大观园,在电脑课搞坏了整间教室的打字机,参与女儿的体育活动更是不知所措。
这个版本并没有深度探讨母女之间的和解,后世会讨论《怪诞星期五》,主要是因为饰演女儿安娜的童星,就是未来主演《沉默的羔羊》等经典电影的传奇女性电影人,朱迪·福斯特。
虽然辣妈辣妹这个翻译偏离了英文原片名,却对接了这个版本中,妈妈这个角色形象的转变。在这版中,杰米·李·柯蒂斯饰演的妈妈不再是金发碧眼,只需要当好家庭主妇就好,她不但有自己的事业,还是一位即将再婚的单亲妈妈。于是安娜变成妈妈之后,也不需要洗碗洗衣打扫家里,而是面对无聊的工作。
过去的非典型妈妈,如今成为电影的主角,这个全新的形象也暗示了每个年龄层的子女对父母的一个大哉问:爸妈明明也叛逆过(背离当时的社会期待),为什么成为父母后却不能同理孩子?
这个版本的剧情内核,也深入到年龄层间的和解:母女身体互换不再只是体验对方生活的辛苦,也包含一些好处,例如安娜变成妈妈后在新书发表会上获得话语权,而变成女儿的妈妈,起初还想严厉地阻止女儿不要用自己的身体吃垃圾食物,到后来也放下矜持,用女儿的身体吃起并认同垃圾食物确实很好吃;甚至这个版本还大胆地拥抱在过去不那么政治正确的元素做为笑料,像是安娜的暗恋对象,差点爱上妈妈泰丝等等。
再加上,琳赛·洛翰与影后杰米·李·柯蒂斯独特的人格魅力(泰丝在后台飙电吉他那段真的超帅),让这个再度被翻拍的IP上升到了新高度。
除了演员的个人魅力,最关键的一点还有:迪士尼将青少年流行音乐的元素加入,即使当年许多音乐评论家都对这种流行文化嗤之以鼻(还记得当年小甜甜布兰妮也被陈珊妮等人评选为十大烂歌手),但当95后、00后这些年龄层也长大进入权威音乐杂志工作后,青少年流行音乐的评价被重新定义。像是剧中出现小甜甜布兰妮的〈Baby One More Time〉,这首于2020年被美国《滚石》杂志评选为史上最伟大的出道单曲,现在的我们终于可以大声地说:布兰妮(不然你)要怎样!
来到这次的续集,英文原片名并不是Freaky Friday 2,而是Freakier Friday。
相隔22年,这群“安娜”们长大了,有些人像第二部的安娜一样成为父母,有些人还没,但也碰过刚进入职场的05后们。
我不否认大致的剧情走向和第一部类似,但里头的内核却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一个内核就是对YA电影及Y2K美学文化的怀旧。千禧年龄层对这些文化保有情怀很正常,但更有趣的是00后对这些文化的看法:又老又新奇。
虽然她们说小甜甜布兰妮和酷玩乐团是老东西,不过因为网络、因为串流、因为社交媒体,她们能够知道,甚至也会喜欢这些老东西——也许老派在她们眼里其实很酷?
有一场很有意思的戏,是杰克长大之后自己开了一间唱片行,在这里,泰丝拿起小甜甜布兰妮的《流行禁区》遮住自己的脸——有发现吗?小甜甜布兰妮并不是黑胶唱片时代的歌手,但泰丝拿的却是黑胶版的《流行禁区》。流行文化总是每几年就会回潮一次,搞不好有生之年,我们流行的文化,会变成某个年龄层的复古元素再度流行起来。
第二个内核,是安娜第一部变成妈妈的情节,在第二部成为现实——我们小时候质疑过父母的问题,如今变成反问自己:我有成为童年心目中理想的大人吗?
也许《辣妈辣妹2》不足以留下铭记整个影史的桥段,但至少给予我们这群成为夹心年龄层的青年一个喘息的空间,回望自己曾经也是敢傻敢冲的年轻人。
来源:波老师看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