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映第六天,豆瓣8.0、猫眼9.6的高口碑电影《戏台》,正陷入一场无声的战役。截止笔者发稿前,这部陈佩斯苦熬八年完成的喜剧,累计票房艰难爬升至2.3亿,单日收益却已跌破2000万大关。当同档期的《南京照相馆》以单日破亿的姿态狂揽票房,这部被观众誉为“年度最干净
上映第六天,豆瓣8.0、猫眼9.6的高口碑电影《戏台》,正陷入一场无声的战役。
截止笔者发稿前,这部陈佩斯苦熬八年完成的喜剧,累计票房艰难爬升至2.3亿,单日收益却已跌破2000万大关。当同档期的《南京照相馆》以单日破亿的姿态狂揽票房,这部被观众誉为“年度最干净电影”的作品,显得有点落寞。
该数据截止7月30日19时,来自猫眼专业版
“拍戏中途投资方撤资,陈佩斯只能卖房自救”——这条拍摄秘闻如今成了影片最心酸的注脚。尽管观众清一色称赞“笑中有泪,匠心十足”,但影院排片率始终被压制在10%左右。黄金场次寥寥无几,大批中年观众抱怨“想支持却买不到合适场次”。
71 岁的陈佩斯,身兼导演、编剧和领衔主演数职,带着这部历经十年打磨、三百余场舞台淬炼的心血之作重返大银幕,却陷入了票房的泥沼,让他的老搭档朱时茂也不禁为之着急。
在电影宣发时,老搭档朱时茂表示要在电影院从早看到晚,来支持电影《戏台》
陈佩斯与朱时茂,这对在春晚舞台上缔造无数经典的黄金组合,曾是 70、80 后心中喜剧的代名词。1984 年,他们在春晚舞台上表演的小品《吃面条》,作为中国第一个搬上晚会舞台的有声小品,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此后,他们多次登上春晚,那些令人捧腹大笑的作品,如《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等,成为了 20 世纪 80、90 年代春晚舞台上最耀眼的明珠,陪伴着 70、80 后度过了无数欢乐的除夕之夜。
然而,1999 年,陈佩斯因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的版权官司,尽管最终胜诉,却也自此告别了央视春晚的舞台。之后的岁月里,陈佩斯沉寂过,却从未放弃对喜剧艺术的追求。他一头扎进话剧领域,凭借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创作出一系列高水准的话剧作品,《戏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90后 00后能否为戏剧题材的高分电影买账
《戏台》的故事发生在战乱时期,五庆班班主侯喜亭(陈佩斯 饰)带着戏班进京演出,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荒诞与讽刺。从舞台到银幕,这一转变并不轻松。影片在电影化过程中,面临着空间转变和表演调整的难题,部分舞台表演的精妙之处难以精准落地。但不可否认,《戏台》有着深刻的内涵,它用喜剧的外衣包裹着社会悲剧,军阀洪大帅枪指戏班强令篡改《霸王别姬》结局这一情节,辛辣地讽刺了现实,展现出陈佩斯对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表达。
该图片来自网络
点映时,《戏台》收获了超 6700 万的票房,甚至超过了一些商业大片,这证明了作品本身的魅力。可正式上映后,在商业大片的围剿下,它的排片和票房增长都受到了极大限制。陈佩斯多年在喜剧领域的深耕积累了深厚的口碑,拍摄时才能做到 “一呼百应”。但如今,他急需观众的支持来打破当下的票房困局。
70、80 后,这群曾与陈佩斯、朱时茂的喜剧作品一同成长的观众,或许是《戏台》破局的关键力量。70 后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里,陈佩斯的喜剧作品给他们带来了无数欢乐,成为了那个时代独特的记忆符号。如今,70 后大多已步入中年,有着稳定的经济实力,也有着对往昔情怀的深深眷恋。80 后同样在陈佩斯的喜剧陪伴下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他们成长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同时也对承载着青春回忆的作品有着特殊的情感。
71岁的陈佩斯在电影创作中不断感动落泪
朱时茂现身《戏台》首映现场,看完影片后他哽咽落泪,称 “我从来没有为你哭过,从来没有,这是第一次”。这份深厚的情谊,不仅是对陈佩斯个人的触动,更代表了他们这一代艺术家对彼此作品的珍视。朱时茂看着老友陈佩斯在电影之路上艰难前行,心中的焦急可想而知。
70、80 后,是时候为承载着自己青春记忆的陈佩斯和他的《戏台》出一份力了。走进电影院,支持这部用心之作,或许就能帮助《戏台》打破当下的困局,让陈佩斯的艺术之花在大银幕上再次绚烂绽放 。
来源:较瘦扯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