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院线排片表刚更新,不少人揉眼睛:评分最高的片子卖不动,评分一般的反而冲顶。
豆瓣8.0的喜剧四天票房不到两亿,陈佩斯黄渤也带不动观众了
院线排片表刚更新,不少人揉眼睛:评分最高的片子卖不动,评分一般的反而冲顶。
8.0分的《戏台》四天1.97亿,预测总票房5.9亿;6.6分的《长安的荔枝》已经摸到5亿;评分还没出的《南京照相馆》也稳居前二。
数字摆在这,喜剧的玩法彻底变了。
过去十年,只要沈腾马丽贾玲的名字出现,票房就像开了挂。
《夏洛特烦恼》14.4亿,《羞羞的铁拳》22.1亿,《独行月球》31亿,《抓娃娃》30.8亿,《热辣滚烫》34.6亿。
观众一边吐槽套路,一边掏钱,市场习惯了把笑点当印钞机。
今年暑期,印钞机突然卡壳。
《戏台》的卡司够硬:陈佩斯、黄渤、姜武、尹正,剧本打磨三年,讽刺味道纯正。
点映场观众笑到拍椅子,豆瓣开分8.0,可预售没爆,首日排片只有11%,黄金场次被《长安的荔枝》和《南京照相馆》挤到边角。
影院经理直言:上座率不低,但预售低就不敢给厅。
《长安的荔枝》电影版赢在节奏。
剧版35集被批注水,电影两小时砍得干净利落,雷佳音岳云鹏刘德华杨幂轮番上阵,笑点密集,观众看完不觉得自己被教育。
上映首日排片28%,第二天就涨到35%。
口碑两极,票房却一路向北。
问题不在片子,在观众。
短视频三年,笑点阈值被拉到天花板。
一个梗三天就过时,再经典的包袱也撑不住九十分钟。
沈腾马丽去年还能靠国民度硬拉三十亿,今年马丽的《水饺皇后》直接掉到6.1分。
观众开始挑刺:故事老套、情感硬凹、价值输出尴尬。
更大的变量是购票人群。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档24岁以下观众占比首次跌破40%,30岁以上观众涨到48%。
这批人经历过港片黄金期、冯小刚贺岁档、宁浩疯狂系列,笑点刁钻,对套路免疫。
他们更愿意为《戏台》这种带点苦味的高级喜剧买单,却懒得半夜抢票。
影院也精了。
预售差就砍排片,管你评分多高。
过去评分能逆袭,现在三天定生死。
《戏台》第二天票房逆跌,可排片没涨,因为《长安的荔枝》上座率更高。
平台算法只看实时数据,情怀救不了场次。
回头再看沈腾贾玲,不是他们走死了喜剧路,是路本身变窄。
观众成长速度超过创作速度,老招不灵,新招没出。
贾玲减了一百斤,沈腾演了宇航员,观众还是嫌重复。
不是人不行,是时代太快。
接下来三个月还有七部喜剧待映,投资方都在观望。
有人准备撤档,有人咬牙提档。
唯一能确定的是:再想用套路糊弄观众,只会死得更快。
喜剧的门槛被抬高,好剧本、好节奏、好表达缺一不可。
观众兜里钱不多,但眼光越来越毒。
来源:小爱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