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佩斯导演的初衷是借电影这一媒介,让这部好戏可以触达更广泛的观众。
在国产喜剧界,有位公认的大师级人物。
他是小品鼻祖,创作的作品有口皆碑:《吃面条》《羊肉串》《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
没错,他就是陈佩斯。
他精通各种喜剧技法,表演精确细腻,节奏感一流。
更难得的是,他的作品总是不经意间融入对权力与规则的深刻探讨。
如今,已逾古稀之年的陈佩斯,依然精力充沛。
就在今年,他推出了自导自演的新作,讨论的依然是大命题。
点映期间,派爷就忍不住购票观赏了。
不负期待!
它是近些年来罕见的可以用“高级”来形容的国产喜剧片。
《戏台》
电影《戏台》,改编自陈佩斯执导的同名舞台剧。
原作口碑极好,豆瓣评分高达9.0。
影视化后,原作精髓尽数保留。
陈佩斯导演的初衷是借电影这一媒介,让这部好戏可以触达更广泛的观众。
那么,《戏台》究竟好在哪呢?
01
权力之下:荒诞与讽刺的交响
不同于多数堆砌段子的喜剧片,《戏台》是一部结构精妙、层次丰富的讽刺喜剧。
它构建了一个绝佳的戏剧框架:军阀洪大帅(姜武 饰)心血来潮,点名让包子铺伙计大嗓儿(黄渤 饰)担纲主演《霸王别姬》。
为保性命,戏班班主侯喜亭(陈佩斯 饰)与戏院吴经理(杨皓宇 饰)只得绞尽脑汁,将这个票友水准的普通人推上大舞台。
故事本身自带荒诞色彩,随着情节推进,讽刺意味渐浓。当荒诞与讽刺巧妙融合后,故事形成了强大的戏剧张力,将影片的立意推向全新的高度。
影片开场即是军阀混战的乱世景象。
城中百姓却已习以为常:“打归打,唱归唱,不管谁坐紫禁城都得听戏。”
戏曲行当内部更是秩序井然,“锣鼓声一响,戏就不能停”是雷打不动的规矩。
然而,洪大帅入城后,其暴力行径不断冲击着这一传统。
作为一部喜剧片,《戏台》的高级之处在于,它通过人物性格的碰撞,自然生发笑料。
洪大帅如悍匪般残暴,却又如孩童般天真。
他偶遇略懂京剧的老乡大嗓儿后,倍感亲切,对其言语奉若圭臬;而不明真相的大嗓儿,竟也敢拿大帅开涮,加上周围知情人惊恐万状的反应,荒诞的喜剧效果自然就流淌了出来。
洪大帅钦点大嗓儿当主角,不断将荒诞感推向极致。
大嗓儿初次亮相竟背对观众。
他唱戏时频频将京剧唱成了唐山落子,引得懂行观众嘘声一片,洪大帅却听得津津有味。
内行人与外行人在反应上的错位,进一步强化了故事的荒诞感。
由此,《戏台》借一个荒诞舞台演绎了一出辛辣的讽刺喜剧,其矛头远不止指向洪大帅一人。
洪大帅手握枪杆,喜怒无常,破坏力惊人。
他枪杀城中规矩的化身刘八爷(尹铸胜 饰),象征着旧秩序的彻底崩塌。
随后,他接连下达荒谬的命令。
让包子铺伙计当主角已属荒唐。
强迫戏班篡改经典,让《霸王别姬》中的项羽活下来,这已是对艺术的亵渎。
在洪大帅的淫威下,戏台上下乱象丛生。
徐处长(陈大愚 饰)谄媚逢迎,狐假虎威,对普通人颐指气使,活脱脱一个弄权小丑。
侯班主与吴经理作为直接执行者,为求活命疲于奔命,费尽心机让大嗓儿登台,甚至央求名角凤小桐(余少群 饰)为其搭戏,艺术尊严与行业规矩早已抛诸脑后。
而大嗓儿所谓的“成功”与“闪耀”,完全建立在洪大帅赋予的虚幻权力之上。
“钦点”失效,一切便如镜花水月。
陈佩斯导演特意运用镜像画面,具象化了这种虚幻感。
细细品味。
《戏台》如同一则精妙的寓言,透过戏台这一隅之地,浓缩了权力结构对人性的压迫与驯化过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02
戏台之外:警世寓言与觉醒风骨
《戏台》的高级,不仅在于其完整的故事架构、生动的群像塑造与浑然天成的笑料,更在于它拥有广阔的解读空间。
片中的群像极具代表性。
洪大帅是权力的化身,徐处长是权力的鼓吹者与执行工具,侯班主与吴经理是夹缝中的妥协者,大嗓儿则是权力制造的“偶像”。
“戏台”这个空间本身,更是权力驯化场的绝佳隐喻。
台上锣鼓喧天,演员粉墨登场;台下枪口环伺,权力肆意篡改艺术。
由此,《戏台》深刻揭示了恶劣的创作环境对艺术家及艺术生命的戕害——
戏台沦为看似光鲜、实则充满操纵的虚假舞台。
作品不再为艺术与观众而生,沦为取悦权力的工具。
“偶像”无需真才实学,只需资本或权力的青睐便能独占光芒。
所以你看。
尽管故事背景设定在民国梨园,《戏台》却精准剖解了当代“造星工场”的运行逻辑。
影片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它通过一场极致冲突,浓缩了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生存困境——在“跪着生”与“站着死”之间的艰难抉择。
当枪口对准我们,是选择对抗,还是以活命为由说服自己妥协?
我们是否也身处类似的系统之中?
这是陈佩斯掷地有声的诘问,引人深思。
他拍这部影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顺应权力者,结局如何?
徐处长谨小慎微、处处逢迎,却因拍错了马屁而惨遭杖责。
侯班主与吴经理步步退让,却发现妥协永无止境,糟蹋了艺术也换不来草莽一笑,掏空了灵魂依然要保持跪姿。
影片高潮处,真正的名角金啸天从混沌中醒来,他虽为情所困,却始终对传统艺术怀有敬畏,登台前怒目圆睁,震天一吼,现实中骄傲不屈的艺术家瞬间化身西楚霸王,甘愿为传统艺术直面子弹。
凤小桐听到了真霸王的嗓音,亦坦然演绎虞姬,视死如归。
目睹此景,侯班主终于觉醒,他指挥着戏班在炮火之中坚持演奏,宣示着不屈的决心。
到了这里,似乎戏台上下的众人都成了戏中的霸王。
这段“戏中戏”处理堪称神来之笔。
陈佩斯借戏文里英雄的壮举,呼唤艺术家的风骨。
派爷认为,这正是《戏台》最大胆、最可贵之处——
它不仅展示了权力系统对个体的压迫,更呈现了普通人从挣扎妥协到奋起反抗的转变,讽刺中透着振奋人心的力量。
为了拍好这部电影,陈佩斯倾注了巨大心血。
年过七旬的他,不断学习新的拍摄技术,与团队深入沟通,细致指导演员的走位和肢体细节。
他也会在创作中动情落泪,因为《戏台》承载了他职业生涯中太多的悲喜与人生体悟。
采访中,陈佩斯从不渲染辛苦与艰难,只因他乐在其中。
《戏台》是他真正想拍的电影,他有话要说。
他要用这部作品赞颂艺术坚守者的高贵,向观众传递不屈服、不妥协的信念。
在派爷看来。
《戏台》不单单可以让人发笑和放松,它更是一部兼具深刻表达与艺术风骨的佳作。
在当下,拥有这般力度的讽刺喜剧实属凤毛麟角。
它值得我们走进电影院,去感受那份身处荒诞和压迫下不愿屈服的魄力,去体会普通人在权力重压下坚守艺术的精神力量。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人生戏台上捍卫尊严,做不低头的霸王。
来源:是婕仔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