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佩斯自导自演的电影版《戏台》在无奈延期后开启了长达近两周的点映,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本来并不被看好的票房,却在点映中持续走高。截止到目前,已经收获了近5000万的票房,更是吸引了一波自来水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戏台》!
陈佩斯自导自演的电影版《戏台》在无奈延期后开启了长达近两周的点映,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本来并不被看好的票房,却在点映中持续走高。截止到目前,已经收获了近5000万的票房,更是吸引了一波自来水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戏台》!
小编是不太喜欢在点映阶段就去评价一部影片,因为无论是夸是贬,都会有“热心人”问小编收了多少,特别是一些流量电影。但《戏台》,小编看完点映后,还是决定加入自来水,为《戏台》宣传尽绵薄之力,毕竟,陈老爷子的片子,如果能花钱让小编宣传,那是小编三生有幸了!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电影版《戏台》,小编觉得是“老”,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这个老是一种岁月的沉淀,整部电影,就是一群老戏骨用一种老方法给我们讲了一个旧社会的老故事!
这部剧的演员,除了没有什么资料的徐卓儿,基本都是老戏骨,陈佩斯、姜武、杨皓宇自不必说,黄渤也只是和陈佩斯比算是晚辈!至于尚不算老戏骨的尹正和余少群,当你看完电影就知道,什么叫极高的适配度了。
演员老,电影讲故事的方式和技巧也很“老”!看完电影,整体的感觉是,因为是话剧改编,保留大多数话剧版的经典内容,所以在镜头语言上很多近景,演员台词上也有不少话剧感很强的桥段。这样的方式,在当下流行的电影呈现方式里并不常用,毕竟,这对演员的要求也是极高的。而在故事推进上,或许你从最开始就能猜到故事的发展,但从始至终,每一次的反转你都会觉得很戏剧化也很合理,每一个笑点都顺其自然,并不刻意。相比于现在的电影为了反转而反转,为了搞笑而搞笑,看《戏台》就有种看经典老电影的感觉。
至于电影讲的故事,民国军阀乱战时期北平城里的一出戏,而这出戏叫《霸王别姬》,可以说也是各种老元素放在了一起,让这部电影的“老”味更重了,也在细枝末节里,除了戏剧性,也给这部电影加了值得回味的艺术性。
现在很多影视解说都喜欢用“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句话,但鲜有人知这个观点就是由陈佩斯最先在国内倡导的。诚然,对于艺术的理解仁者见仁,但当看完《戏台》,不由感叹,陈老爷子真的用一辈子在践行他的观点。
上一次陈佩斯自导自演还是32年前的《孝子贤孙伺候着》,这个现在已成为陈氏喜剧的经典代表作,也是很多人用来诠释“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的最有力作品之一。
而《戏台》也无疑是喜剧的皮,悲剧的内核。戏台的核心人物不多,他们看似在机缘巧合下上演了一段荒诞的黑色幽默,但事实上,荒诞的背后则是每个人物无尽的“悲”。
举几个剧里的代表人物,先是黄渤饰演的“大嗓儿”,全剧的喜剧担当,看似也没有什么悲剧的结果,但事实上,他却是那个时代小人物的缩影,得过且过,麻木茫然。看似爱戏,实则是在乱世麻痹自己的寄托,就像他自己说的,在经历了各种魔幻的剧情后,感觉自己只是做了梦。而同样和他很像的,就是姜武饰演的“洪大帅”了,一朝得势,为所欲为,结果,皇帝梦不过也只做了一天!他的命运早就借路人之嘴说了出来:“这大帅三天两头的换”。
相比于这两位的大梦一场,凤小桐的角色设定上,就从头到尾就是悲剧了。或许当你最开始看余少群演绎凤小桐时会觉得用力过猛,有点过于“娘”,但当你看完最后的彩蛋就会明白,凤小桐才是整部剧里最坚持“戏大过天”的那个人,他已经完全活在的戏里,内心已然是“女娇娥”!
整体来说,这是一部需要放慢心态看的电影,没有爆米花电影的视觉震撼,也没有过于出乎意料的反转,甚至是笑点,都不是那种爆笑。这部“老味道”电影的精彩,是藏在每个角色的精彩演绎里的,是当你深入其中,随着故事的展开一点点散发出来的。
这部片子上映前,很多人就说《戏台》是否能吸引年轻观众,毕竟年轻观众对于陈佩斯是没有太多概念的,而电影本身由话剧改编,内容吸引力也并不强劲。事实上,小编观看的场次里,年长者的比例也明显高出其他电影。而电影迫于排片压力改期,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即使点映阶段,《戏台》日票房持续走高,自媒体平台上自来水推荐不断,但目前25日首映日《戏台》的排片也只有6.7%,或许这部剧确实不会像主流电影一样带来强势的票房成绩,但当我们看多爆米花电影后,换一换口味,也是不错的选择,年轻人嘛,总是要给老戏骨更多的机会,毕竟,72岁的陈佩斯,也正是拼搏的年纪!
来源:汤姆侃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