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贾玲到马丽:高票房为何成了喜剧演员的“诅咒”?

猫眼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03 00:37 2

摘要:暑期档银幕厮杀渐入尾声,一部都市题材影片意外登顶单日票房榜首。截至昨日晚间,该片累计票房已突破8000万大关,成为今夏最卖座的国产电影之一。院线经理老张盯着实时数据屏,手里攥着刚打印出来的观众问卷统计表,纸角被捏出深深皱褶——这份报告显示,超过六成购票观众在离

暑期档银幕厮杀渐入尾声,一部都市题材影片意外登顶单日票房榜首。截至昨日晚间,该片累计票房已突破8000万大关,成为今夏最卖座的国产电影之一。院线经理老张盯着实时数据屏,手里攥着刚打印出来的观众问卷统计表,纸角被捏出深深皱褶——这份报告显示,超过六成购票观众在离场评分环节给出三星以下评价。

这种票房与口碑的倒挂现象并非首次出现。时间倒回去年春节档,贾玲执导的《热辣滚烫》同样经历过相似轨迹。这部由喜剧女王亲自操刀的励志片首日即破亿,却在社交媒体掀起骂战。有观众至今记得,当时热搜榜上"贾玲滤镜破碎"的词条足足挂了两天,评论区里"消费苦难""贩卖焦虑"的指责铺天盖地。

如今相似的剧情在另一位喜剧演员身上重演。马丽主演的新作虽然收割着真金白银的票房,社交平台却处处可见观众的失望留言。在某个聚集着二十万影迷的豆瓣小组里,凌晨三点仍有用户不断刷新着讨论帖,最新飘红的标题赫然写着"看到马丽名字就该绕道走"。

细看观众诟病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首先是叙事层面的失控,有资深影评人截取片中三场关键戏份逐帧分析:本该催泪的母女对峙场景,因频繁插入某品牌牛奶特写镜头,被调侃为"液态广告植入现场";其次是表演风格的割裂,马丽在办公室戏份中延续的夸张肢体语言,与故事设定的职场精英人设产生强烈违和;最致命的当属观众缘的坍塌,某视频网站弹幕数据显示,每当马丽特写镜头出现,实时弹幕量就会激增三倍,其中七成内容与演员本人相关。

这种集体抵制的形成并非偶然。翻看近五年影视市场数据会发现,从贾玲到马丽,喜剧演员转型正剧的折损率高达78%。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早年间赵本山在《落叶归根》中的表演至今仍是表演系课堂的经典案例,范伟更凭《不成问题的问题》捧回金马奖杯。某制片人在匿名采访中透露:"现在观众对喜剧演员的宽容度在降低,看见熟面孔就自动代入搞笑预期,这对创作者来说是道无解题。"

影院走廊的电子屏还在滚动播放着破亿贺图,保洁阿姨清扫着散落各处的票根。第三放映厅刚结束午间场次,几个年轻观众站在海报前拍照打卡,对话顺着走廊飘进值班室:"就当支持马丽姐了,不过下次..."后半句话被自动检票机的提示音吞没。隔壁影厅传来新片预告片的轰鸣,又一场关于期待与失望的循环正在蓄力。

来源:阿宝侃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