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疯了!这才是国产顶级讽刺喜剧

猫眼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1-23 01:18 5

摘要:影片中的泰勒无疑是导演冯小刚在理想层面的自我映照。尽管在现实情境里,他以尤优的形象示人,但正如 “社会层面上的认同” 泰勒与 “个人层面上的认同” 尤优所揭示的那般,泰勒在精神领域的不懈探索使他宛如一位 “被上帝放逐的人”。

作为2002年的贺岁片,《大腕》在当时看来只是一个喜剧片。电影中的很多台词在当时看来都是疯言疯语,但在二十年后再看,才恍然大悟这是一部“神作”。

01

影片中的泰勒无疑是导演冯小刚在理想层面的自我映照。尽管在现实情境里,他以尤优的形象示人,但正如 “社会层面上的认同” 泰勒与 “个人层面上的认同” 尤优所揭示的那般,泰勒在精神领域的不懈探索使他宛如一位 “被上帝放逐的人”。

他在孤独的精神世界中执着前行,堪称现代社会中的知识良心。在影片的语境里,泰勒更多地是以一个 “全知全能者” 的象征符号而存在。

影片伊始,泰勒因灵感枯竭而停止拍摄的情节,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在现代文化环境中创作者所面临的资源匮乏困境。

这一困境源于对主流价值过度的消解,致使创作内容难以为继。面对 “陈腐的过去”,创作者虽能感知到颠覆的必要性,却苦寻不到合适的颠覆利器。

唯一的出路似乎是对过去的否定进行再否定,重新找寻一些被遗失的价值。

在影片中,泰勒重拍《末代皇帝》(修正过去的西方/窥视视角)并向尤优请教这一情节便是例证。而尤优作为中国当下群体精神的代表,集下岗、贫困、离婚、唯利是图却又暗藏义气与血性等普遍特征于一身,他象征着现世中的另一种匮乏 —— 物质与情感的双重缺失。

自然,处于这种基本匮乏状态的 “大多数” 难以给予泰勒强有力的支持,这便构成了泰勒所面临的又一困局。然而,外界的现状又迫使他必须寻求突破,否则便会被更为低俗无聊的人和事所取代,“他认识到自己孤立无援,他必须想一个办法,让自己得救,他迈出去了,就必须向前冲,可他对自己毫无信心”。

随后,导演借助泰勒的探索之旅开启了对现状的突围之战。首先被提出的是 “境界” 问题,导演深刻地认识到,高远的境界(亦即长远的眼光)是突围的关键,唯有如此,方能与平庸的 “小” 文化划清界限,这成为整个突围行动的思想指引。

泰勒在寺庙中提及的 “死亡即新生” 理念,则是突围的核心手段。

即将消费文化中的负面因素发挥到极致,营造出无比荒诞的效果,以此来换取变革的契机。这与解构正统文化时采用的手法如出一辙,都是以极度的正经来揭露正经表象下的虚伪。

但在王小柱(象征当下文化环境现状)的干预下,这一理念迅速被功利化、全球化等话语所侵蚀,这充分体现了导演虽心怀突围之志,却难以掩饰内心的悲观情绪。

正如影片中看似不经意的结论:“王小柱是真疯了……”,在这 “疯狂” 的现代语境下,个体的突围行动往往被时代浪潮所裹挟,沦为一场无聊、无趣、无望的闹剧。

02

影片中的一个关键细节 —— Lucy 去教堂祈祷时教堂正在翻修且围着脚手架,成为了叙事的转折点,它象征着精神家园重建的开端。此后,泰勒(精神层面的代表)开始好转,并主导了后续的一系列变化。

将 “喜剧” 与 “葬礼”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相融合,是《大腕》构建戏剧冲突和叙事张力的精妙之处。“葬礼” 犹如影片中的 “戏中戏”,它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在 “葬礼” 情节中,名义上的主导者尤优秉持着 “一不做二不休” 的理念。

由于缺乏知识分子所背负的文化道德和使命感,尤优奉行的是现实意义下的务实原则,以想象力为工具,以底线道义为标准。泰勒则对尤优采取放任态度,如同进行一场实验,让尤优将一切荒诞的可能性展现出来,以便开展对消费文化的疗治。

于是,各路消费文化符号纷至沓来:大片的奢华、明星的光环、无处不在的广告品牌以及被改编得面目全非的严肃文化符号等逐一登场,并在影片中遭受笑骂

这一展示过程通过列举的方式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荒谬性(当然,这种呈现方式也是为了制造喜剧包袱)。

尤优在不断为自己与社会寻求平衡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生活本身的价值。换言之,精神重建的过程是通过对自我的消解来实现的。

泰勒 “复活” 导致众人发疯的情节在叙事上略显突兀,从象征意义的角度来看,它更像是对世界疯狂本质的一种隐喻。一众 “商界精英” 在精神病院的相聚以及他们的种种荒诞言论,既是疯言疯语,又恰恰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成为对当下现实的直接映照。这一场景无疑是整部影片中最具冲击力的部分。

03

值得一提的是,精神病院墙上挂着的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这幅油画。它作为影片中唯一的超现实镜头,堪称点睛之笔。

这幅作品汇聚了希腊、罗马、斯巴达以及意大利的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构建了人类精英的精神殿堂,代表着人类对理性、自觉、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与向往。然而,它却出现在疯子的世界里,这种强烈的反讽是对时代虚症的有力嘲笑。

尽管冯小刚试图对消费文化进行反抗,但作为商业片导演,他的反抗目的是为了让消费主义创作得以延续。毕竟,《大腕》本身就是一部供大众消费的商业影片,这就决定了他不能彻底否定一些本质性的东西,只能进行改良而非颠覆性的革命。

因此,影片结尾处尤优对精神病院医生(主流代表)的调侃以及他为电影创作的 “I,Lucy,together,go to bed,long time kiss,music,stop” 的结尾,都表明在完成某种精神救赎后,影片又回归到了商业片的常规套路之中。

影片的结尾,小皇帝依旧喝着可乐,消费主义的秩序得以恢复,一切看似依旧是那个 “三无”(无聊,无趣,无望的模样,只是泰勒不再为此烦恼。

这一结尾不经意间流露出导演对消费文化现状的悲观情绪。

相较于影片所展现的文化整体的浮躁与肤浅,其中的小人物有时会展现出与他们身份不相符的严肃态度和真诚使命感。

王小柱 “会见国际人士” 时的一本正经,尤优维护泰勒尊严和保护知识产权的举动,这些情节一方面为影片增添了喜剧效果,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导演对这些 “小人物” 能拥有 “大精神” 的殷切期望。

总之,《大腕》通过独特的叙事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地揭示了消费文化的困局,以及在这种困局中创作者试图突围却又无奈妥协的复杂心态,让观众在欢笑之余,对消费文化现象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与认识。

来源:长谷深风

相关推荐